重拾汉语之美|陆俭明:言语研讨饶有兴趣

liukang202422小时前吃瓜动态926
人类的言语有六千多种,互相千差万别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在近来进行了题为“言语是一种资源——兼说研讨言语饶有爱好”的讲座。在他的解说中,言语是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,既可以如金如玉如看病的药;也可所以伤人的利刃或征伐的兵器。而咱们也越来越发现,言语正在成为一种竞赛力和重要的资源。讲座中,陆俭明教授也介绍了当下言语学界的重视方向,并以生动的事例道出研讨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,向群众点明言语研讨的实用价值。
陆俭明先生于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,曾任国际我国言语学学会会长、国际汉语教育学会会长、我国言语学会副会长、北京大学汉言语语学研讨中心主任,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。研讨爱好触及现代汉语语法、语文教育、汉语二语教育等范畴。首要代表作有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教程》《八十年代我国语法研讨》《新加坡华语语法》《话说汉语走向国际》等。以下内容依据陆俭明教授《言语是一种资源——兼说研讨言语饶有爱好》讲座内容收拾。
陆俭明、马真配偶咱们该怎样知道言语?从言语的表现办法来看,有三种言语:一是白话,这是有声言语,是每一种言语都有的,是言语最根本的表现办法;二是书面语,那是运用文字记载的言语办法;三是体态语,首要是指听障人士所用的手语。现在发现的六千多种言语里,有文字的言语仍是少量,大部分言语是没有文字办法的。人类发明文字是很了不得的工作,标志着人类进一步迈向了文明社会。
以言语的本体性质来看,言语是一种声响和含义相结合的杂乱的符号体系。言语自身是一种符号,文字则是言语的符号,可以战胜白话在时刻空间上的约束。
从言语的功用来看,曩昔有这样老三句:言语是人类最重要的外交东西,由于人与人的外交首要便是靠言语;言语是思想的物质外壳,咱们考虑问题实践都要用言语;言语是记载传承人类文明的首要载体,虽然绘画、音乐、舞蹈也起到记载传承人类文明的效果,但首要的是言语,特别是书面语。
20世纪今后到21世纪初,咱们对言语有了两点重要的新知道。
第一点,在言语的本体性质这一层面,知道到言语实践上有两种——除了可以听到的看到的言语以外,还有一种便是存在于人脑心智的言语。有学者把存在于人脑心智的言语称为内涵言语(internal language),把咱们听到的看到的言语称为叫外在言语(external language)。因而研讨言语很需求从认知的视点去考虑、去研讨。
第二点,在言语的功用这一层面,言语已成为一种资源。
言语作为一种资源
现在咱们逐渐知道到,在当今社会,言语现已成为一种资源,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何以见得呢?
对个人来说,言语现已成为生计开展、跟别人竞赛的一种重要条件。我国的言语学家吕叔湘先生说,学好语文是学好全部的底子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先生在研讨千禧年的时分说,21世纪的年轻人最少要把握三种言语,才干习惯年代开展的需求。他们对语文的谈论也充分阐明晰言语素质、言语才干对个人的重要性。
实践也的确如此。现在的招聘单位在招聘结业生时,大多首要查核应聘人员的言语素质和言语才干,包含母语和外语,白话和书面语。可以说,言语素质和言语水平的凹凸实践上现已跟薪酬挂钩。
对国家来说,言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。以新加坡开展的成功经验为例,新加坡1965年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,成为一个国家。其时新加坡首要由四部分人组成,华人、马来人、印度人、欧洲人。华人占绝大部分,可是其时的新加坡政府施行了一个方针,它以英语作为顶层言语,政府机构、经济范畴、教育范畴都一概运用英语;一同实施双语方针,每个民族,不论你是华人,马来人仍是其他民族,都既要承受英语教育,一同要承受母语教育。
现在是大数据、云核算、互联网、万物互联的信息年代,所以现在国家言语才干跟各方面的信息获取的才干(比方国防、经济、科技等方面信息的获取才干),跟信息资源的储藏运用与保护才干,跟国际竞赛才干都成正相关。因而现在任何国际交往商洽以及国际利益的争夺与保护,都需求有言语才干的支撑。现在国际间的剧烈竞赛也包含着言语人才的竞赛,言语技术的竞赛,乃至言语知道、言语规划的竞赛。许多发达国家都现已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言语问题,出台有关言语的方针法规。
现在言语也现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资源。现在呈现了一个抢手术语叫“言语经济服务”。现在我国的言语工业也现已成为一个巨大的集体,大致可以分为九大类业态:言语训练、言语翻译、言语出书职业、言语文字的恢复职业、言语测验职业,言语构思职业,言语艺术职业、言语会议职业,言语文字信息处理职业。而言语工业可以直接为国家发明可观的工业产量。2020年发布的我国言语服务职业开展陈述显现,2019年,我国含有言语服务的在营企业40余万(403095)家,言语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在营企业8928家,总产量为384亿元,年均增加3.2%。2020年的言语服务产量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,但也到达366.25亿元。
陈述中还泄漏,全球的言语服务产量也都一向保持着上升的趋势。2019年的总产量就到达496亿美元,全球的服务职业曩昔11年并平均年增加率为7.76%。
在这一次咱们国家扶贫傍边言语也起了重要的效果。
再谈言语研讨的意图、使命言语研讨的意图使命有四:其一是要调查并描绘清楚共时的、历时的言语的相貌,处理好“是什么”的问题;其二是要在调查描绘的根底上,对种种言语现象做出尽或许科学、合理的解说,处理好“为什么”的问题;其三是要为言语运用服务,科学研讨的终究意图都是为了运用,言语研讨也不破例;其四是要进行理论建设,由于描绘也好,解说也好,运用也好,都需求树立一套理论,这样才干更好地辅导咱们的言语研讨和言语实践。现在从事言语研讨的学者专家都向这四个方面尽力。
关于言语研讨理论的重要性,这儿可以举些比方。
乔姆斯依据1957年出书了《句法结构》一书,这本书创始了进一步探求人类言语机制和人类言语共性、特性的新天地。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化生成学派有如下的根本观念:孩子生而具有一个内涵言语设备,家人不断跟他说话,就激活了这个言语设备,孩子然后逐渐学会了说话。这是对结构主义的“影响—反响”的“白板”说的否定。人类言语有六千余种,互相千差万别,但所遵从的准则是相同的,差异是由参数构成的。这便是乔姆斯基所提出的闻名的“准则与参数”理论。
这儿我想讲一个插曲,有一次咱们到韩国拜访,聚餐时有一位非言语学专业的朋友请我解说一下乔姆斯基的“准则与参数”理论。我没有从学术上正面跟他解说这一理论。我向服务员要了一些正方形的餐巾纸,给在座的每人一张。然后我请咱们按我的号令办——我发四个号令:半数,再半数,再半数,撕掉一个角。然后要求咱们把纸打开。咱们都恪守四个号令,这便是一同的准则,但每人最终展现的纸的形状形形色色。由于每一步怎样做没具体规定,都可以有所不同。这便是参数的差异构成的。言语也是如此,六千多种言语遵从的准则是相同的,比方说,一个及物性谓语动词,必定会有施事、动作、受事,这是准则。但这三个成分怎样组织,怎样表现,不同的言语或许就不相同。比方说咱们汉语是“施—动—受”,韩国语则是“施—受—动”。这便是参数差异。
乔姆斯基《句法结构》乔姆斯基还有另一个重要理论——“经济准则”,即外表看任何言语都有很多的语句结构,其实都是通过必定的规矩由少量的根底结构转化而成的,人在运用言语时力求经济。转化生成学派还以为全部规矩都是内涵的,与言语之外的东西无关,这个观念是不符合实践的,也引发学界对它的批评。乔姆斯基的理论对言语研讨起了极大的推进效果。
除了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化生成学派,功用言语学派和认知言语学派也相继发生,然后构成办法、功用、认知三大学派鼎足而立的局势。
这三大派的言语观不相同,研讨的切入点和研讨的期望值不相同。功用言语学以为,言语是外交东西,研讨言语便是要从外交的视点动身,言语的变异也是由于外交的需求,言语研讨的效果要能服务于外交。认知言语学以为言语跟客观国际不是直接对应的,人首要感知客观国际,然后在认知域里逐渐构成概念和概念结构、概念结构,再投射到外部言语,因而,不能以为说出来的话便是客观实践;一同关于种种言语现象要留意从认知的视点去做出解说。办法、功用和认知,外表看来不相同,实践上是互补的。在科学范畴里,任何一种可取的理论办法都具有必定的限制性——他只能处理必定规模里的问题,只能解说必定规模里的现象,超出了这个规模就力不从心了。理论办法的限制不等于缺陷,在科学范畴里不存在可以包打天下的理论办法。客观国际自身太杂乱,只能在前人的科研效果的根底上不断研讨探求,不断开展新的理论办法,以便一步一步知道它。
我的教师朱德熙先生的论著在全国言语学界影响非常大。朱先生中心的奉献是他吃透了结构主义的精华。结构主义是讲办法,但朱先生着重办法和含义的结合。他说:“语法研讨开展到今日,假如光留意办法而不留意含义,只能是废话;假如光留意含义而不留意办法,只能是瞎说。”从办法切入研讨,必需求找到含义上的依据;从含义切入研讨,必定要找到办法上的表现。这一观点阐明晰言语研讨中“办法和含义相结合”的理念。朱先生自己事必躬亲,给咱们留下了许多真实表现“办法和含义相结合”的研讨效果,比方《语法讲义》和一系列研讨论文。正是在朱先生的指引、带领下,汉语语法学界在汉语语法研讨中越来越留意“办法和含义的结合”。
青年学者必定不要忽视结构主义。把握好结构主义的一套理论办法,是言语学工作者、言语教师的根本功。我常常跟学生说,你们不能死记硬背,要知道为什么这个词是形容词,那个词是动词。相同,拿出一个句法结构来,要知道是主谓仍是动宾仍是动补?学习、把握了结构主义言语学的理论办法,就能应对自若。对言语的描绘,首要靠结构主义那一套,现在还未见到呈现新的、有用的用来剖析、描绘言语的理论办法。办法派、功用派和认知派的理论办法,首要是用来对言语现象进行解说。
朱德熙《语法讲义》言语研讨有无穷兴趣一般人们都觉得研讨言语不如研讨文学有意思,由于咱们对言语不太了解,可关于文学,只需触摸过文学作品,咱们简直百分之百都了解。
其实我原先也是这样想的,我1955年考大学,进入了北大中文系,便是冲着文学来的。中文系重生入学不分文学和言语专业,直到二年级完毕才分隔。一开始简直没有人报汉语专业,由于那个时分咱们都对言语不很了解,而且北大中文系一般都是想搞文学创作与研讨的。通过发动,我进入了汉语专业学习。后来结业我留校,进入现代汉语教研室,从事现代汉语的教育与研讨工作今后,我体会到研讨言语别有一番兴趣。
先举一个语音方面的比方。
有一位留学生来问,汉语里“好想你”这三个字都是上声字,应该怎样变调。咱们都知道汉语普通话有四个腔调,阴平、阳平、上声、去声。其间特别是上声常常会变调,也叫三声变调。三声变调一般规则是:假如上声后边跟的音节是个阴平、阳平或去声,比方小车、小时、小麦。小是个上声字,那么这个上声会变成半上声。假如上声后边跟另一个上声响节,那么第一个上声就变为阳平,比方说小狗,英勇,雨伞,第一个上声就变成阳平。
那么假如三个上声字放在一同,变调状况则跟它内部结构的结构层次有关。假如是1+2 结构,比方“好—雨伞”、“很—英勇”,由于中心的上声字“雨/勇”先变为阳平,所以最前面的上声字就变为半上。假如它是2+1结构,比方“展览—馆”、“或许—有” ,那么第一个上声字“展/也”就变为阳平。中心那个字“览/许”读阳平,我想咱们很简单了解。而“好想你”,既可以依照状语和中心语的偏正结构了解为1+2的“好+想你”,也可以按动宾联系了解为2+1的“好想+你”,这不同的组合办法,就构成了两种念法。
再举一个词汇方面的比方。
法国留学生发问,“遽然”和“遽然” 词性相同吗?这两个词意思差不多,而且都能作状语。很多外国学生以为这两个词都是副词,乃至有少量汉语教师也以为它们仅仅风格颜色有差异,其实它们很不相同。
它们在用法上显着不同,归于不同词类。“遽然”归于形容词;“遽然”归于副词,只能做状语。比方说“遽然”可以做谓语中心——“这个工作很遽然”,你就不能说“这件事很遽然”。“遽然”可以做宾语——“咱们都感到遽然”,“遽然”做“感到”的宾语,但咱们不能说“咱们都感到遽然”。“这一场大雨来得遽然”,“遽然”做“补语,咱们不能说“这一场大雨来得遽然”。“遽然”可以受“很”“不”的润饰,比方“很遽然”“并不遽然”,就不能说“很遽然”“并不遽然”。
显着,“遽然”便是形容词,副词,“遽然”便是副词,由于它只能做状语。其实做状语的时分,它们也有纤细的不同。例如:“你留意,当你走到舞台中心的时分,要遽然回身”,这个时分用“遽然”替代就不行了。
咱们必定要留意,汉语里边并不是只需能做状语便是副词,朱德熙先生的《语法讲义》说得很清楚,汉语里只能做状语的词才是副词,相似“遽然”“遽然”的还有其他的近义词。比方“常常”和“常常”,“偶然”跟“偶然”,“恰巧”和“恰巧”。“常常”“偶然”“恰巧”是形容词,“常常”“偶然”“恰巧”是副词。意思上看着差不多,可是一比较就发现它们用法显着不同,词性也不相同。
最终举一些语法方面的比方。
限于篇幅只介绍一下马真教授1980年代初所做的一项研讨效果——并排复句中“也”究竟标明什么语法含义?起什么效果?
1980年代初,她承受了给汉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“现代汉语虚词研讨”的专题课。在备课、阅览过程中她发现,其时简直一切的辞书、解说虚词的书以及现代汉语教材,都以为呈现在并排复句、递进复句、转机复句、条件复句、假定复句等复句里的“也”,别离标明并排联系、递进联系、转机联系、条件联系、假定联系。
复句中的“也”马真教授置疑,副词“也”用在不同的复句中,真能标明那么多不同的语法含义吗?所以她搜集了很多用“也”的各类复句。首要从剖析并排复句里的“也”下手。她在语料中选用了这样一个用“也”的并排复句:例一:他吃了一个苹果,我也吃了一个苹果。
为证明置疑,她就将这个比方跟下面抽掉了“也”的例二进行比较:
例二:他吃了一个苹果,我吃了一个苹果。
例二和例一在学界都公认是并排复句,由于它们都是把两件事并排起来说的。这阐明,一个复句是不是并排复句,不取决于副词“也”。
那么例一里的“也”究竟起什么效果呢?通过比较剖析,两个并排复句在表达上的确有差异。例二没用副词“也”,仅仅客观地将“他吃了一个苹果”和“我吃了一个苹果”两件事并排起来说,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别的意味。例一用了副词“也”,语句显着含有后者与前者“类同”的意思。
她得到了“也”标明类同的开始定论,但她想:有没有或许那“也”起着“增强并排联系”的效果呢?她决议进一步加以验证——对“类同”说证明,对“并排联系”说证伪。
第一个验证是,假如并排复句的两个分句所说的两件工作或两种状况,毫无类同之处,能不能用“也”?比方下面这样的复句:例三:“约翰是美国人,柯彼得是德国人”。例四:“妹妹在哭,弟弟在笑”。验证标明,前后没有类同联系,句中肯定不能用副词“也”。咱们肯定不说:“约翰是美国人,柯彼得也是德国人。”“妹妹在哭,弟弟也在笑”。这再一次阐明,副词“也”在并排复句中不是起“增强并排联系”的效果,实践效果仅仅标明类同。第二个验证是,假如所说的两件事或两种状况有类同联系,是否必定用“也”?验证标明,用不用“也”取决于语境,取决所以否需求着重二者类同。马真教授选用相同的比照剖析手法,逐个剖析了其他各类复句中的“也”的实践效果,无一破例都只标明“类同”。
马真教授更从理论高度提出了这样一条虚词研讨有必要恪守的准则:在虚词研讨中,切忌把虚词地点的语句格局所具有的语法含义硬归到这个虚词身上。这一条在汉语法学界得到认可,而且很有影响。
我想,科学研讨的兴趣就在于此,在技术前沿研讨效果的根底上,进一步去探求,不断有所前进。任何范畴的科学研讨都是以已知求不知道,都贵在探求和立异。当咱们在研讨傍边发现新的现实,当咱们用详实的客观现实、用紧密的逻辑推理批改乃至彻底纠正前人的某种说法的时分,当咱们提出一种新的更有解说力的剖析理论和办法的时分,就会发生辛勤劳动后丰盈的高兴,就会觉得搞研讨饶有爱好,搞言语研讨饶有爱好。
(编者注:北京大学出书社也推出《四海文心:我与北大中文系》访谈集。为回忆北大中文系的开展变迁,重温几代学人的故事,北大中文系策划了中文学人系列主题专访“我与中文系”,并将访谈文字集结成《四海文心:我与北大中文系》。此次参加专访的38位学人,有青丝满鬓仍心系学科的老先生,也有繁忙在讲台与书桌之间的中青年教师。陆俭明、马真配偶的访谈也以《国家的需求便是咱们自愿》为题,收入《四海文心:我与北大中文系》一书中。)
(本文来自汹涌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汹涌新闻”APP)
告发/反应

相关文章

吃瓜网友科普:瀛怎么读,带你了解汉字之美

吃瓜网友科普:瀛怎么读?解锁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最近社交平台上掀起一阵『瀛』字读音大讨论,不少吃瓜网友挠头:这个看似复杂的字到底怎么读?今天我们就用轻松有趣的方式,带大家探索『瀛』的发音奥秘,顺便感受汉...

友情链接: